地方政府鼓励产业高质量发展时,往往会喜爱追求高端时髦、“拿得出手”的样板工程。可是,如果没能号准市场的脉,项目经营难以为继,最后就成了中看不中用,一个大写的尴尬。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什么才是“美”的,政府和企业,都需要好好思量。今天主页菌推出关于养老产业的案例一则,欢迎各位参与讨论。
不管是发展产业还是推进改革,地方政府往往会推出一系列“样板工程”,既彰显工作成果,也可带来某种“示范”效应,我们调研的养老产业也不例外。作为“样板工程”的养老机构往往规模较大,至少在300张床位以上,地理位置绝佳,建筑规划设计也十分气派,但尴尬的是,当地老人并不“买账”——这些走“中高端路线”的养老机构,往往超过了当地老人的实际消费水平,因此入住率很低,运营十分困难。T市老人公寓的处境即为一例,这也提醒地方的执政者们,推动“样板工程”项目建设之前,还应当充分了解当地老人的实际的需求和消费能力。
老人公寓是目前T市顶级规模、硬件设施最好的养老机构。公寓依山而建,满眼望去皆是翠色风景,但也不过分冷清,距离城区仅9公里,距T市市区15公里——从房间的阳台上看去,既能够正常的看到山间薄雾,又能够正常的看到不远处市区的房屋和铁路。2006年,当地区委、区政府将老人公寓列为“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之一,投资方当年10月开始投资建设,2010年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目前,老人公寓开放养老床位500张,拥有47名员工,近20名护理人员。其工作人员介绍,除了老人居住的空间,公寓内还设有阅览室、棋牌室、书画室、茶室、温泉、温泉疗养中心等,是一个“吃、住、游玩、养老为一体”的养老综合服务中心。
民政局的一位官员告诉我们,T市很看重这个点,政府支持力度很大:土地给老人公寓划拨使用,市长、两任副市长,都曾经来这里现场办公,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投资人原本在工商局注册,为了可以享受到对于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优惠政策,就在正式营业之前又成立了一个新的非营利性机构,在民政部门登记,和原来注册的企业是房屋出租的关系,相当于“左手租了自己右手的房子”。而根据T市《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实施建议》,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自建用房,且核定床位100张以上的,每张床位一次性补助5000元;用房属租房,且租用期限在5年以上,核定床位在50张以上的,每张床位一次性补助2500元,分5年拨付。尽管老人公寓的房屋是投资人自建的,但从程序上来说,仍然属于租赁用房,只能享受租房补贴,了解这一情况后,市政府在2016年专门给予了老年公寓100万的财政补贴。
虽然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政府全力支持,老人公寓的运营情况却不容乐观,能够说是“特别困难”。就2016年的情况去看,入住率只有17%,收入为190万,支出已达到了276万,亏损86万,亏损率高达45.3%。从我们调研的经验来看,政府部门往往倾向于“大而全”的“样板工程”,但养老机构更多的是“小而美”,最佳运营规模在200-300床之间,而此公寓不仅床位数量多,占地面积也太大,运营管理成本难以缩减。
导致老人公寓连年亏损的根本原因,是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其经营策略显得“高不成,低不就”。作为“高端养老机构”,该公寓的收费标准是整个T市最高的,按照不同的房间标准(单人间、套房或三人间)和护理服务标准,分为三个区间:自理老人收费在2200-3500元/月之间;半护理老人收费在3500-4500元/月之间;全护理老人收费基准线元/月,需要额外的服务再另外收费,不设封顶线。一般而言,老人入住后有一个月的“观察期”,由护理员根据老人的实际要设定具体的收费标准。由于T市观念传统,能够自理的老人正常情况下不会去住养老院;而对需要护理的老人而言,老人公寓收费又过高,能住得起的当地老人并不多——T市公务员的退休金水平也只是在3000-4000元/月之间;但如果降低收费,其亏损就更严重。为吸引外地有支付能力的老人,老人公寓还推出了“候鸟式”养老的概念,老人可以短期入住疗养,可T市又不是旅游城市,真正想体验“高端养老”的人群又看不上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