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官方网站

全国服务热线:400-8456-958

消失的范伟

分类:技术百科 来源:爱游戏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3-12-12 21:21:36 316次浏览

  16年间,他不停在各类影视剧中担任主演或配角。2017年上映的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中,范伟更是凭借丁务源的角色,成功拿下影帝奖杯。

  然而时至今日,当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最先想到的还是那家喻户晓的“脑袋大脖子粗”,以及各种插科打诨、揣着明白装糊涂或揣着糊涂装明白的小人物形象,B站鬼畜区更是充斥着网友关于他的混剪视频。

  这不禁让人想问:影帝范伟,摘掉身上固有的标签了吗?或者,还要多久,大家意识到范伟在表演上的成就?

  范伟的微博,只有98万关注者。自2009年注册账号时起,他一共更新过88条内容,其中还包括近几年系统自动发出的生日提醒。

  细数人生节点,范伟16岁开始说相声,33岁登上春晚舞台,41岁第一次拍电影,这几十年一路走来,他低调、谦逊、零绯闻。

  在那组照片中,范伟身穿黑色T恤,戴一顶深色棒球帽,与友人会面于一家茶室。镜头前的他侧身而坐,若仔仔细细地观察,能够正常的看到泛白的胡茬。

  未出名前,行走在人群中,这个普通男人与其他东北汉无异。1995年,初登春晚舞台后,范伟有一次打出租车时,刻意给司机制造观察自己的机会,结果对方愣是没有认出来。

  失落感一直伴随了他很长时间。在与搭档赵本山同台演出的几年内,秘书、经理、乡长等角色都是衬托对方的绿叶,观众笑得越开怀,越是记住了赵本山那朵红花。

  相应的,他也没太多演出的压力,因为“你了解这一个小品包袱响没响,跟你关系都不是特大。”

  2000年,他的好友兼编剧宫凯波目睹了一件事。在一家医院,有病人因胳膊骨折就诊,结果却错拿了别人腿的片子。医生看完片子问,“你这腿还能走吗?”

  病人先是不解,站着没动。医生又说,“你走两步我看看,(看片子)有点骨折的意思啊。”病人马上就不行了。

  宫凯波觉得这很有意思。后来在与范伟一同吃饭时,两人把这件事改编成了小品,也就是第二年,春节晚会上播出的《卖拐》。

  在这部作品中,范伟不再是陪衬的角色,几乎和赵本山拥有了相同的戏份。那时候起,观众们才开始认识范伟这个逗人笑的者。

  在东北的土地上,人们逐渐熟识了那张面孔。很多时候,他在饭店被老少爷们儿认出时,对方总会豪爽地打声招呼,临走时再高呼一句,“单买好了。”

  2005年,范伟与赵本山共同演出《功夫》之后,彻底告别了春晚舞台。他甚至再没有演出过相声和小品。

  外界对他们的分道扬镳众说纷纭。赵本山曾在一次采访中表达过对范伟的不满,说对方的电话永远打不通。

  接受采访时,宫凯波曾表示,范伟自尊心强,比较脆弱,在和赵本山的聊天中,往往被一些话弄得比较受伤。

  至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已没那么重要。后来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那样,春晚舞台上再没看到过范伟的身影。

  熟悉范伟的朋友都了解这一个看似能喝的男人其实最不能喝酒,白酒通常喝上一小杯他就开始脸红。

  一次托人办事的饭局上,范伟屡次被劝酒,拒绝了三五个回合后,他端起酒杯一口灌了下去,没多久就趴倒在了饭桌上。

  朋友苦等几个小时,才架着稍稍清醒的他走回家。从当时开始,范伟见酒就躲,从不参与酒局。

  16岁那年,他由亲戚介绍,拜沈阳曲艺团的陈连仲为师,开始有效学习相声。相声界论资排辈,加上他是年纪最小的成员,哥哥姐姐们谈恋爱时,总会让他帮忙递纸条。

  那些年,由于资历浅,范伟根本就没有演出或比赛的机会。写相声剧本的编剧当时只有两个人,没有谁愿意给一个刚加入的新人写作品。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以日记的形式创作了一个剧本,恰好赶人民广播电台一个管曲艺的编辑来选作品,这样的剧本使得对方眼前一亮。

  因为编辑的一席话,领导破格让范伟参加了1986年的全国相声大赛,之后还在团里提了干。

  他的朋友巩汉林,曾在一次演出活动后,朝他借了300块给媳妇买裙子。回来后,借钱的事忘了个一干二净。

  当时的工资一个月才30块钱,失去这样一笔钱,相当于近一年的收入打水漂。范伟心里有点难受,但又不好意思直接管人家要。他把这件事说给姐姐听,姐姐建议他以看孩子的名义去巩汉林家里坐坐。

  第二天,范伟买了昂贵的布艺娃娃过去。中途他岔开话题问巩汉林,那件裙子是在哪里买的,花了多少钱,结果这样的提醒并没有奏效,“他压根儿没想起来。”

  没隔几天,他又提了一大堆水果过去,支支吾吾把借钱的事讲清楚后,对方才恍然大悟。

  离开春晚的这些年,范伟接演过不少影视剧的角色,其中有口碑好、票房高的剧本,也有豆瓣上评分低至5分以下的商业片。

  意识到这样一些问题,他也曾做出改变。范伟给自己设立了接戏的标准,他认为“人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别,人性是复杂的,好的人物角色一定不是脸谱化的。”

  近期上映的电影《第一炉香》中,范伟饰演其中的配角司徒协。然而这部由许鞍华导演的影片,自公布演员名单之日便否定声起,上映后,演员、编剧、导演,皆被网友抨击得一塌糊涂。

  但有一个人是例外。在10000多条的短评中,几位大牌主演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吐槽,唯有范伟获得了肯定的评价:“范伟一个人撑起了整部片子”、“最最好的是范伟”、“除了范伟老师,没有一个在状态的”……

  早年深入人心的角色,《马大帅》里的范德彪算一个。范伟在里面号称辽北著名狠人,身穿中山装,戴着大金链子,干架时,咔咔咔一顿鹰抓挠。

  而《乡村爱情》里的王木生,最典型的特点之一是爱作诗。其中有一幕,大舌头的王木生给谢大脚作诗云:人是衣服马是鞍,一样的衣服看谁穿,我婶穿上有点像蒙娜丽莎,这钱花的不白瞎。

  范伟演戏是用了心的。他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在日后的采访中,他曾坦陈,一些人物身上的特征是他自己额外添加的。

  那些年,卖拐、忽悠、东北农民等标签,长期张贴在他的身上。依照笑星的路子,他被框定在一个固有的架子中了。范伟不得不寻求突破。

  2004年,范伟在电影《看车人的七月》中,饰演了一个在夜总会看车的下岗工人杜红军,那是41岁的他接到的第一部电影。

  片子中,他将主角杜红军生活里的无奈与苦涩诠释得淋漓尽致,不久后,凭借这一角色,范伟拿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影帝。

  冯小刚的电影《手机》里,他客串河南农民砖头哥。为了说一口标准的河南话,范伟曾驱车跑到郑州请教当地人。

  而在砖头哥的穿着打扮上,他也颇费了一番功夫。范伟坚持认为河南农民跟东北农民不一样。

  他乘坐飞机去了河南寻找灵感。直到看见一个穿着白色小背心,外面罩一件汗衫,挺着小肚子,迈着八字步的农民徐徐走来,他才有了对这个人物的感觉。

  在由小品转战到影视剧的十多年,范伟参演的多部作品收获了大大小小的奖项。人们渐渐发现,曾经红极一时的笑星,其实有很多面。除了给人带来欢乐,他的演技也不容忽略。

  2017年上映的《不成问题的问题》,范伟凭与自己形象贴切的丁务源一角再次斩获了影帝大奖。

  电影播出后,记者仿照“成不成问题”的问答形式,进行了一连串发问,其中一个问题是:“你觉得再上春晚成问题吗?”

  一次访谈节目中,他曾聊到自己的婚姻——妻子杨宝玲是他的第三个相亲对象,一家儿童医院的护士。

  在辽宁曲艺团说相声那几年,妈妈越来越操心范伟的婚事,慢慢便自作主张为他张罗起相亲。陆续见了两个女生,范伟都没什么感觉。

  没有任何恋爱经验的范伟感到十分困惑,他向自己的老师求助,对方回答,现在都没有感觉,以后结婚就更没有感觉了,不如再找合适的人。

  1988年,在朋友的介绍下,范伟等来了第三个相亲对象杨宝玲,也就是他后来的妻子。

  初次见面,地点是在杨宝玲的家。女孩留给他的第一印象是,“年纪太小了。当时她们母女三个在家,我还以为那个个子高的是她呢,(结果)那是她姐。”

  最让范伟感到这事成不了的,是两人的年龄大小差距。杨宝玲当时刚从卫校毕业,年仅20岁,整整比范伟小了6岁。

  起初杨宝玲对范伟的印象并不佳,随着见面次数的增多,两人的关系几乎要到了结束的临界点。一次在外吃饭的机会,让范伟迎来了转机。

  那是一次奇妙的用餐经历,两人饱腹后,桌上还剩下一些菜,这时范伟不顾形象地悉数将其“收拾”进了自己的胃里。

  没想到这一举止竟然莫名获得了杨宝玲的好感,这是范伟不曾想到的。后来他才知道,妻子当时据此认定范伟是一个朴实的人,正是这种朴实,慢慢打动了对方。

  在各自父母的撮合下,1990年,与杨宝玲相处两年后,二人终于携手走入了婚姻殿堂。今年,是他们风雨同舟的第31年。

  生活中,范伟不觉得自身是一个浪漫的人,但每逢重大节日,他都会亲自下厨,给家人做饭。

  “其实我算半个美食家,会吃,能吃出门道,我在外面吃好了一道菜,稍加琢磨,就知道大概的做法了,回家我就能做出来。”

  宅在家里时,范伟最喜欢做的事是烹饪。如果没有走上演员这条路,他甚至感觉自己可能真的会成为一名厨师。

  相伴30余年,妻子始终是他的后盾,甚至是人生导师。在范伟看来,做任何决定都应该听一下妻子的分析,因为对方的预判每次都是那么准确。

  早在很多年前,范伟因连续几年登上春晚舞台大火后,就曾对外宣称自己怕老婆,以此远离绯闻的侵扰。

  演戏多年,获奖无数,影帝头衔不断降临在他的身上,范伟却不觉得自身是个天才,“什么是天才,就是不费什么劲,又把它做得很漂亮。可我是费挺大的劲,最后做得只是差不多。”

  一头磕在了地上,他虔诚求教,师父却告诉他:“孩子,你条件一般,我尽量教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