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砂石骨料网数据中心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国(备注:新成交采矿权仅统计大陆地区,不包含港澳台等地)共出让砂石类采矿权
分省来看,新疆新出让采矿权数量最多,高达254宗;广东省出让的矿山储量及批复产能均位居第一,分别为708473万吨和34096万吨/年;福建省以溢价率203.75%位居第一;海南省以平均获矿成本14.27元/吨排名第一,浙江省平均获矿成本从去年的排名第一滑落至第二。
与2022年相比,2023年大陆地区采矿权成交总量有所上升,批复储量反而下降,平均获矿成本出现微跌。据砂石骨料网数据中心不完全统计,2022年,大陆地区共出让砂石类采矿权957宗,涉及批复储量约391亿吨、年产能21.16亿吨,平均获矿成本约2.29元/吨。
房地产市场持续走弱、基建工程开工率不足、市场需求仍未显著提升,在供需全面转换成为既定事实的背景下,2023年砂石矿权出让呈现怎样的状况和趋势?对于砂石行业上下游的从业者以及有意向进入砂石行业的投资者来说,了解全国各地砂石矿山出让详情信息就显得很重要。
砂石骨料网数据中心对部分省市2023年出让的部分砂石类采矿权数据来进行收集整理,围绕生产规模、矿山规模、获矿成本、溢价率等方面做简要分析,希望能为砂石从业者在未来参与矿权竞拍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从统计数据分析来看,2023年全国共成功出让砂石类采矿权1105宗,同比上升15.46%,如表1所示,涉及批复储量约348.5亿吨、新增产能21.07亿吨/年,与2022年批复产能390.8亿吨、新增产能21.16亿吨相比均会降低,降幅分别为10.84%、0.45%。各省份因其地形地势、区位条件不同,砂石类采矿权出让数量存在比较大差异,就2023年全年成功出让的采矿权数量来看,新疆尔自治区数量最多,高达254宗,同比上升28.93%;贵州省砂石类矿权出让数量次之,达到了103宗;山西、甘肃、湖南、黑龙江、云南及广东等地矿权出让数量也相对较多,在50-100宗之间。
从全年新成交采矿权矿山岩性来看,母岩岩性仍以石灰岩、砂岩为主,两种主要的岩性分别占比38.91%和32.76%,合计占比超七成;花岗岩次之,占比约为11.31%;凝灰岩、白云岩、玄武岩、安山岩、大理岩、片麻岩、闪长岩等均占一定的比例,约在1%-5%之间。
新成交采矿权面积小于0.3平方公里的矿山占有较大比例,共666宗,占全年新成交采矿权数量60.27%,与2022年占比64.37%相比占比有所减少,采矿权面积不小于1平方公里的有91宗,占比约8.24%,较2022年占比6.69%有所上升,可见2023年我国砂石类采矿权规模化程度略有提高,但仍未摆脱中小规模化水平。
分区间来看,2023年新成交砂石类采矿权设计年生产规模在100万吨以下及1000万吨及以上规模的矿山数量会降低。设计年生产规模在100-200万吨、200-300万吨、300-500万吨的矿山数量较2022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整体看来,2023年,新成交中型采矿权数量有所增加,小型及超大型采矿权数量会降低,行业供给结构出现非常明显优化。
2023年,全国平均涉及产能约196万吨/年,较2022年下降13.66%。分省来看,2023年广东、江苏、河南、海南及浙江平均年产能在500万吨以上;贵州、黑龙江、内蒙古、宁夏及西藏等地平均年产能在100万吨以下。与2022年相比,安徽、福建、广西、河南、湖北、江西、河北及宁夏等地区平均年产能下降均超100万吨;而海南、吉林、江苏、辽宁、山西及山东等省份平均年生产规模均增加100万吨。热门区域超大型矿山数量的减少,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说明参与者在拿矿方面更加理性。
表3 2022及2023年全国新成交矿权平均涉及产能分省统计(单位:万吨/年)
从新成交砂石类矿山规模来看,2023年全国新成交矿山平均储量为3177万吨,与2022年平均储量4185万吨相比,矿山平均规模下降明显。2023年,河南省新出让矿山平均储量最大,超过1.6亿吨;江苏省与2022年相比矿山规模更大,平均储量提高了783%;安徽、湖北及宁夏与2022年相比矿山规模明显缩小,平均储量同比下跌59.12%、55.48%及97.36%。
从企业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通常情况下,矿山出让年限过短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限制企业对自身资源的最大化合理利用,增长矿权年限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则能够激发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的热情,将对绿色矿山建设产生积极影响。2023年全国新成交砂石类采矿权平均出让年限为11年,较去年略有延长,大多数省份采矿权平均出让年限在10年以上,平均出让年限最高的是河南省,高达23.5年。江西及海南次之,平均出让年限在20年左右。贵州、浙江、内蒙古、青海、黑龙江及新疆等省份采矿权平均出让年限较短,均在10年以内。
总体来看,与2022年矿权白热化争夺不同,2023年砂石矿权竞拍更趋于理性,超大型矿山数量减少,单体矿山生产能力有所降低。
为探究2023年全国砂石类采矿权交易行情现状,选择平均获矿成本、平均溢价率两个指标对当前全国砂石类采矿权市场交易行情进行分析。
2023年,全国新成交采矿权溢价率约8.79%,较2022年下降4.45个百分点。分省来看,福建省平均溢价率最高,约203.75%,远超全国新成交采矿权平均溢价率。以平均溢价率高于100%为基准,当前溢价率高于100%的采矿权占比较少,而大多数省份的采矿权以略高于起拍价竞得。随市场供给结构改变,市场下行和企业信心严重不足,华东和中南等热门区域新成交采矿权平均溢价率有所回落。
获矿成本方面,2023年全国新成交砂石类采矿权的平均获矿成本约2.83元/吨,同比下降8.12%。其中,海南省平均获矿成本最高,约14.27元/吨,浙江省紧随其后,约12元/吨,江苏省以11.8元/吨排名第三。华北、华东、西北等区域2023年新成交采矿权平均获矿成本较2022年略有上升,其中华东地区主要由安徽和福建拉高整体平均值。
表7 2022及2023年全国新成交矿权平均吨获矿成本分省统计(单位:元/吨)
据砂石骨料网数据中心统计,2023年广东省共成功出让采矿权53宗,较2022年仅减少3宗,总出让储量接近71亿吨,涉及产能近3.41亿吨。其中云浮市出让的5宗采矿权总储量接近21.1亿吨,与2022年2宗采矿权总储量近20.6亿吨相比,单体矿山规模缩小。肇庆、阳江和江门三市出让矿山总储量均超6.5亿吨,合计超23亿吨。
2023年,湖北省成功出让采矿权41宗,较2022年同比下降19.61%;出让总储量约25亿吨,同比下降65.87%;涉及产能约1.51亿吨。2023年湖北省新成交采矿权超大型矿山数量减少,单体矿山储量超1亿吨的共有7宗,而2022年共有16宗。
2023年,安徽省成功出让采矿权8宗,其中安庆市2宗,宣城、宿州、六安、铜陵、合肥、滁州市各1宗,有5宗由国企竞得,数量较2022年减少9宗;出让总储量约5.9亿吨,同比下降80.76%;涉及年产能3685万吨,同比下滑80.99%,单矿涉及年产均在1千万吨之内。
2023年,广东、湖北及安徽三省共成功出让采矿权102宗,其中51宗由国企或央企竞得,占比50%;2022年,三省有70宗采矿权由国企或央企竞得,占全部新出让采矿权的56.45%,占比下降6.45百分点。国企与央企竞得采矿权占比有所回落,据了解,多个大型建材企业表示在各区域砂石布局已基本完成,后续获矿将优中选优;且年初新修订的《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办法》提出:采矿权出让收益首次征收比例不能低于采矿权出让收益的10%且不高于20%,采矿权人自愿一次性缴清的除外,剩余部分在采矿许可证有效期内按年度分期缴清,为各地非公有制企业减少金钱上的压力,竞矿积极性增加。
①2023年全国共成功出让砂石类采矿权1105宗,数量上较2022年有所增加。矿权出让大多分布在在西北、西南及中南等区域,新疆出让矿权数量最多。
②新成交采矿权母岩岩性以石灰岩和砂岩等软岩为主,两者合计占比超七成;小型及超大型采矿权数量会降低,行业供给结构出现非常明显优化。
③全国新成交采矿权平均储量约3177万吨,平均产能约196万吨/年,均出让年限约11年,与2022年相比,分别下降1008万吨、31万吨/年和0.1年。
④全国新成交采矿权平均溢价率及获矿成本均较2022年会降低。华东和中南等热门区域平均溢价率有所回落。华北、华东、西北等区域平均获矿成本略有上升。
2023年,“矿权热”并没有因供需转换而降温,部分沿江、沿海等区位条件优越的省份的拿矿热情仍然高涨。在需求端萎缩、供给端持续不断的增加的情况下,砂石市场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砂石数据中心:专注砂石市场、数据研究,致力于构建准确、完整、时效、有深度的砂石数据库。成立多年来,持续对砂石行业进行跟踪研究,积累了大量砂石行业原始数据;多位砂石行业资深行业(数据)分析师,全方位解读数据。砂石数据中心为行业助力砂石行业从业者更清晰地认识行业变化,辅助行业良性有序发展,为公司可以提供发展建议。砂石数据中心涵盖砂石矿山、砂石项目、砂石价格、砂石指数、砂石供应、砂石需求、砂石政策、区域市场报告、区域市场调查与研究报告、砂石项目可研报告、砂石数据定制化报告等数据及服务。全方位砂石数据,助企业泛舟茫茫砂海,促行业健康有序发展。